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从偏重竞技体育到推广全民健身——浅谈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体育发展历程
来源: | 作者:pmo06c534 | 发布时间: 2019-03-29 | 928 次浏览 | 分享到:
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由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十年动乱中受到严重打击的体育事业,也乘着改革的春风,再度蓬勃发展。

改革初期,我国主要将目光侧重于竞技体育,在学习国外先进体育理念和实践的同时,集中资源与力量发展职业运动。在此期间,我国运动健儿频频在各种世界性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中国队7战7捷,消息传回国内,全民振奋;1984年,中国派出253人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期间,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自选手枪项目中获得了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我国在诸多体育项目捷报频传,竞技水平越来越高。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以51枚金牌位列奖牌榜榜首,更是将竞技体育推向了高潮。


在竞技体育上取得的傲人成绩,足以证明中国已跨入“体育大国”的行列。但仅仅依靠专业运动员的表现,就能代全民体育素质吗?与之相反,我国面向普通民众的社会体育,其发展的历程却显坎坷。

优先发展竞技体育,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基本国情做出的抉择。经历10年动乱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时期,大部分国民面临解决温饱的问题。在此期间,社会体育的发展与普及受到落后经济水平的限制。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增高,为满足日益增多的国际交往要求,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竞技体育的发展被打上了优先级。

阻碍社会体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得益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不再担忧基本的生活问题,衣食上的满足让人们有了更高的追求,例如健康。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也让更多人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由此,社会体育有了发展的基础条件。



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项为期15年的的计划,旨在构建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

政府带头推广全民健身,是社会体育的一次大发展。但由此带来的好处,不是只有能够满足人民的运动需求,在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也大有裨益。



一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可以带动诸如运动培训、体育材料、场馆建设与租赁、运动品牌等体育周边产业的发展。二是通过一些团体或大型的体育赛事,可以增进国民的凝聚力,使社会和谐进步。

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时代的节点,回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禁感叹,正因为有千千万万的体育人的付出才有了今日体育产业之繁荣。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唯有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携手发展,共同创造体育盛景,才能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