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2021年是体育行业的寒冬还是新生?
来源: | 作者:格林斯柏体育 | 发布时间: 2021-01-07 | 901 次浏览 | 分享到:

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体育产业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但严寒中也孕育着生机。按照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



中国的体育产业距离井喷式爆发越来越近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政府新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五大战略任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产业是万亿级别的消费蓝海,《纲要》的出炉,让体育产业具备了长期投资的高确定性,也为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精明的商人和灵活的资本往往最能嗅到其中的商机,并迅速做出决策。据新华社报道,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在英国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强调要采取更多的并购方式,做大自己的体育产业。





从2015年开始,王健林多次在公开场合畅谈对体育产业的看法,称万达集团非常看好这个产业的前景。基于这种判断,万达集团屡屡在体育产业方面祭出大手笔,仅一年,其在体育产业方面就有三笔大的收购:


  • 出资10亿欧元收购瑞士盈方体育传媒;
  • 以4498万欧元的价格收购了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0%的股份;
  • 以6.5亿美元收购世界铁人三项公司。


新政的推行也在市场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有关体育产业方面的大手笔和标志性事件屡出不断。


2015年9月份体奥动力公司80亿元购买了2016~2020年中超全媒体版权为代表,当时该公司甚至击败了央视等竞争对手,不仅让整个中超的媒体版权价格创出了新高,更重要的是,让公平竞争的作用日益凸显。


乐视体育与体奥动力签约,拿下中超全媒体版权


2016年6月6日15时,苏宁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以约2.7亿欧元的总对价,通过认购新股及收购老股的方式,获得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份。


苏宁正式宣布并购国米


实际上,资本对于体育产业的关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足球领域。未来几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亚洲青年运动会、亚洲杯足球赛等数个国际体育比赛将在中国多地举办都足以证明中国的体育产业已经到了重要的节点。




行业崛起 市场力量被激活

在业内人士看来,整个体育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在我国经济发展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的过程中,体育产业这个绿色、朝阳产业越来越被重视起来,这个背后其实也有着巨大的消费基础。



经历了竞技体育的高峰之后,中国通过竞技体育成就得到的极大满足感逐渐低落,这种感觉逐渐转向消费者对自身体育参与权利和参与条件的关注,而中国的体育消费也开始随之转向全民体育和娱乐体育,消费体育也必然将成为国人的重要生活方式。更多的人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更加关注市场上提供的体育产品。同时政府部门对于体育产业促进推广,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许多原来必须由体育主管部门审批的赛事下放给了市场,许多阻碍体育产业发展的门槛被清除了,极大地刺激了市场的力量。



除了万达集团与苏宁集团,恒大地产、阿里巴巴等各行业资本也纷纷布局体育产业。2015年,恒大淘宝和体育之窗两家体育产业相关公司上市成功,更具有示范作用。






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


近几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9483亿元,增加值为11248亿元。总产出比2018年增长10.9%,增加值增长11.6%。但是由于中国体育行业起步比较晚,体育人口基础不好,缺少优质的赛事资源,行业高端人才缺乏,整个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各个环节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体育产业专业人才极度匮乏,需要在立足体育基础上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本运作规则,二者缺一不可。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体育人口不足,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非体育人口变成体育人口,把观赏型人口变成运动型人口,重点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体育人和有体育习惯的文化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消费,从而促进国家的经济转型。


好在最难的时刻已悄然走过,我们迎来崭新的2021年,在新的一年的体育产业势必会进入恢复期。而这一年,又恰逢“十四五”规划的开篇之年,众多体育行业从业者们也都会有自己的期许和规划。


不用怀疑,现在还只是一个开始,中国的体育产业将在未来3到5年内有一个跨越式发展。


让我们“坚定信心,坚守阵地,蓄势待发,曙光在前头!”

部分来源:体育产业生态圈